入墙整体衣柜价格及图片,老婆坚持客厅打满一排柜子入住后效果惊人
刚刚踏入室内时,玄关处的照明尚未完全开启,视线立刻被整面墙的储物单元吸引住了——那并非一个笨拙的“巨型隔断”,倒似一抹柔和的乳白色奶油,静静地布满了整片墙面,几乎让人误以为它天生就属于这栋建筑的一部分。
三个月之前,那还仅仅是装修讨论中一张设想图样,谁承想现在竟然变成社区里最热门的拍照地点,街坊提着瓜子就上前敲门,开口刚要询问摸摸这扇柜门,还没等对方说完,手机拍照功能就先被打开了。
这个柜子的来龙去脉很明了,一对夫妻为是否要“顶天立地”争辩了一整夜,男方觉得空气不流通,女方拿了一张A4纸,上面写满“8立方米等于多一个储物空间”“70平米不能随便凑合过日子”;最终男方认输了,女方心愿达成。
能够真正入住家中,最先做出改变的却是丈夫,他原本打算保留空白状态的墙角,现在却塞进了露营用的天幕和一整套潜水用的脚蹼,打开抽屉仿佛进入新世界,旅行箱如同归巢的鸟儿,客厅地面腾出一条两米长的跑道,孩子赤脚从阳台一路奔跑到沙发,脚底地面干净得连一根头发丝儿都找不到。
好看吗?
没照片那么“仙气”。
哑光烤漆板的暖白色调,到了傍晚时分会转变成柔和的奶咖色,木纹层板的色彩存在些许不均,若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板材拼接的地方留有细微的锯齿痕迹。
恰恰是那些不完美的裂痕,让人意识到,这堵墙是给日常生活使用的,而不是为了摆拍照。
柜门没有拉环,一按就弹开,指甲蹭到会留些油渍入墙整体衣柜价格及图片,顺手擦拭即可,跟擦掉灶台那层薄盐差不多。
明亮的灯带采用3000K色温,光线如同新鲜出炉的面包般温暖,让器皿物品都显得晶莹透亮,同时也能巧妙地隐藏电源接口周围凌乱的线路。
邻里效应来得比甲醛挥发还快。
楼下住的小女孩已经在此地生活了三年,家中物品堆积如山,高得几乎触及天花板,每次进入房间都需要跳跃着通过;她看到这个墙柜后,立刻决定改造自家客厅,甚至将整个空间都进行了拆除,连色彩都选择了与这个柜子完全一致的色调。
六户人家被模仿,设计师就在小区物业管理处设点,名片上印着“如何让七十平米显得有一百平米”;路过的老伯听完,嘟囔:“这不就是咱们八十年代拼装的大衣柜啊。”
”——还真说对了,时间兜个圈,实用主义永远不过时。
还有人抱怨“沉闷”,亲身观察后才明白:2.65米的柜顶确实存在一条阴影缝隙,视觉上让天花板显得更高了一些,同时柜子只有35厘米的超薄厚度,坐在沙发旁边,反而觉得客厅比想象中宽敞了半臂的距离。
那些声称“满墙的储物柜非常沉重”的人,通常未曾目睹这户人家将电视装置在柜子内部的巧妙设计——当电视关闭时,它呈现为一块平整的黑色表面,一旦开启,画面便显现出来,仿佛魔术师轻巧揭开了隐藏的门扉。
小细节更耐嚼。
柜子下方三十公分设有平台,冬日里坐在地上不会感到寒冷,双脚向内即可碰到拖鞋;踢脚线被巧妙地隐藏其中,使得扫地机器人能够毫无阻碍地通行。
换季的床单被套收进顶楼储物间,取用它们时,临时搬来厨房的小凳子,这个高度正合适,从此不必再借助梯子做出危险动作。
开放展示区的两层原木层板,经过一年的使用,被书本压弯了两毫米,丈夫笑着说这是知识的效力,于是将最重的工具书移到封闭柜中,保留那个弯曲作为时间的标记。
当前的潮流也在转换,最近小区新住户在柜体里安装了感应照明和无线供电设备,只需拉开盒盖就能为耳机补充电量;此外一对年轻夫妇设计了一种可伸缩的书写平台,整面墙壁既用作书籍陈列又充当工作区域。
新型环保材料、便携式空间隔断、可收放式家居用品等等,这些只是辅助手段,关键在于对居住理念的坚持——不愿意让生活变得仓促敷衍,即便是面积有限的小空间,也要保证有足够的空间活动。
因此,这堵墙由最初夫妻间拌嘴时的临时让步,逐渐演变为整座楼里大家心知肚明的规矩:整理物品并不意味着没面子,反而是让生活更有保障的表现。
某个时刻若感腻烦,箱门便即合拢,零碎物件连边角都不肯显现,整个居室清爽得宛若崭新上市;某个时刻若兴致勃发,箱门再即开启,野营灯盏、放映设备、组装图板、放飞器具纷纷倒出,日常即刻搭建起一座迷你娱乐空间。
说到底,家不是摆给别人看的,是给自己回血的。
那面墙并不宏伟,也谈不上周全,却总让人愿意在沙发上多待片刻,继续欣赏,原来整理的最高境界并非把物品藏匿起来,而是确保每件物件都能在必要时,无需起身,轻松拿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