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昆房网!
loading
免费发布信息
·西安 [切换]
    西安昆房网 > 西安热点资讯 > 西安家居装修 >  住宅上贴绿色门联,贴春联:贴出美好愿景与祝福

    住宅上贴绿色门联,贴春联:贴出美好愿景与祝福

    时间:2025-10-14 09:25:35  编辑:随云  来源:   浏览:126次   【】【】【网站投稿
    春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家家户户贴于门上,表达美好愿景。春联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桃符,用以驱邪,后蜀孟昶题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被誉为最早春联,但敦煌遗书证实唐代刘丘子所写的“三阳始布,四序初开”更早。明代朱元璋大力推广,使春联成为全民参与的文艺活动。春联形式多样,

    贴春联,贴出美好的愿景和祝福

    白来勤

    春联运用规整、对称、凝练、巧妙的言辞展现时代风貌,寄托吉祥期盼,属于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体裁。每逢新春佳节,中国城乡居民,不论城市乡村,家家都会挑选一副鲜红春联,悬挂于门庭,迎接新岁,为节日增添欢乐氛围。

    春联还称作对子、门联、楹联、春贴、春榜、门对等。在*、*、*等国家,由于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同样和我们一样庆祝春节、悬挂春联。

    红学权威周汝昌,十分看重春联,称其为“世间独有、无与伦比的最杰出、最奇特的文学形式。”确实,春联拥有最为普遍的社会基础,是一场全体民众共同参与的文学活动,充分展现了极为深厚的民间才智。

    战国时期兴起,每家每户在门框两侧安放“桃梗”,亦称“桃符”。据《淮南子》所述,桃符由两片桃木制成,宽约一寸,长约七八寸,其上分别刻有“神荼”和“郁垒”的名字。部分桃符上,还绘有“神荼”和“郁垒”的画像。相传,在东海度朔山上,生长着一棵巨大的桃树。此树之下,设有掌管百鬼的神荼与郁垒。他们法力无边,只要发现有鬼做坏事,就会把恶鬼捆起来喂老虎。

    《后汉书·礼仪志》中提到,在正月初一这天,人们会将桃木做的符咒挂在大门上,这种桃木被称为仙木,能够令百鬼畏惧。左边的神荼和右边的郁垒,他们能够镇压邪祟、驱逐鬼怪,这就是最早的门神形象。

    五代十国期间,公元964年除夕,后蜀君主孟昶,指派学士辛寅逊于桃木上书写对句。辛寅逊完成创作后,颇具才情的孟昶,审视后并不中意。孟昶亲自取来毛笔,亲自书写了一副新春对联:“新年接纳天赐之福,良辰称颂岁序常新”。在孟昶的倡导下,对偶工整的对联,取代了“神荼”、“郁垒”。桃符,除了能够驱除邪祟、消解灾祸,还能寄托吉祥、表达期盼。人们一度认为,这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敦煌文献经过深入考证,世界纪录协会认定:现存最早的春联为“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这条春联出自唐代刘丘子之手,创作年份为开元十一年,即公元723年,比孟昶所作的联语早了两百四十个年头。

    宋朝时期,春联曾刻在桃木上,王安石有诗描述“家家户户迎朝阳,都换上新的桃符”。北宋的《岁时杂记》中提到,当时人们热衷于将吉祥语句镌刻在桃木牌上。桃木板后来逐渐被纸张取而代之,但尚未普及。南宋的《梦梁录》记载,除夕时人们要挂“迎春牌”,这其实就是用纸制作的春联。

    明朝时期,“桃符”正式更名为“春联”。明代陈云瞻在书中提及住宅上贴绿色门联,春联这一名称的起源与明太祖朱元璋有关。那时,朱元璋将都城设在南京。每年除夕,他下令要求官员和普通百姓各家门口都要贴上春联。朱元璋本人也会穿上便服出门,与民众一起过年。他还亲自题写春联,赠送给学士陶安等重臣。在朱元璋的积极倡导下,春联这一习俗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和发展。正因为这个原因,有两个春联的传说都和朱元璋有关。

    有则故事讲,某次朱元璋外出考察,见到一家屠宰铺正忙得不可开交,连贴春联的人都没有。朱元璋便即兴创作了一副对联,内容是“一对铁臂分开生死途,一柄利刃斩断恩怨由”。那屠夫觉得这联词太过霸气,不敢贴在门上,转而挂在了自家厅堂中央,每日上香祭拜。朱元璋听闻此事,特意派人送去三十两白银作为奖励。

    另有一个关于倒挂“福”字的典故,同样源自朱元璋的故事。朱元璋曾用“福”字作为标记,意图处决某人。马皇后为挽救那人性命,急令全城居民,务必在黎明前将“福”字贴在门上。可是有户人家的人不识字,把“福”字贴成了倒置的模样。第三天,朱元璋得知此事,怒气冲冲,打算以此户作为惩罚的对象。马皇后建议说:那个家眷听说您今天要来,特意把“福”字翻转过来,这不就是“福气降临”的寓意吗?朱元璋觉得她说得对,于是赦免了那家人。翻转“福”字的做法,逐渐演变成一种习俗,一方面是为了讨个好彩头,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怀念马皇后。

    富察敦崇在清代提出春联即桃符的观点,当时文人雅士每逢农历十二月便赶赴市集挥毫泼墨,赚取些许笔墨酬金,小年祭灶仪式完成后,家家户户纷纷挂起崭新的春联,以此焕新气象,更换旧日风貌。

    最普遍的春节装饰,采用对偶结构呈现,布局匀称,称为“门对”。此类装饰,既涵盖部分独立条幅,内容多为祝福语,亦称“春幅”、“春句”;亦包含方形或菱形的小版块,名为“斗斤”,或称“门牌”、“方牌”。另有特定样式,专用于门扇中央,称作“门中”。斗方用规整的红色纸张制作,里面有时只写一个“福”字。挂起来的时候要反着贴,根据“倒”和“到”读音相近的道理,表示希望福气到来。斗方包含单个字体的,例如“春”、“喜”、“福”、“寿”、“满”、“有”等,都是斜着放然后竖着写的。最常见的是贴“福”字的斗方,按照惯例,人们都习惯把“福”字倒着挂。在山西和陕西地区,还发展出倒挂“有”字斗方的风俗。存在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方形牌匾,例如“大吉”、“常满”,它们大多竖直摆放。金桔盆旁边,会贴上“大吉”;米缸顶部,可能贴有“常满”或者“满”字牌匾。此外还有四个汉字的方形牌匾,包括“花开富贵”、“出入平安”、“黄金万两”、“日进斗金”、“开门见喜”、“开门万福”、“满院春光”、“春光明媚”、“满院生辉”等。“春语”通常是一类表达祝福或鼓励的话语。例如,有“百善孝道最为重要,万恶淫欲最为先导”,还有“由俭朴变得奢侈很容易,从奢侈转为节俭却十分困难”。

    春联、春条的内容丰富多彩。张贴的时候要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在屋梁处粘贴“喜上眉梢”,在银箱上附加“财富滚滚”、“财源广进”,在面缸旁边印上“粮仓满溢”,在长辈的床铺旁贴上“福寿安康”、“松鹤延年”,在年轻人的卧榻上写上“精力充沛”、“壮志凌云”,在院落中挂上“庭院兴旺”、“祥瑞满堂”,在马厩里贴上“马匹众多”、“家畜兴旺”,在粮仓外写上“年年大获”、“五谷丰盈”,在灶台边标示“注意用火”、“防火防灾”,在量器上刻上“财源广进”,在车前轴上铭刻“日行万里,夜驰八方”。根据字面意思,花盆和花瓶上,会贴上“花开富贵”。大门顶部,会贴有“出入平安”、“开门见喜”以及“开门万福”。院落之中,会贴上“满院春光”、“春光明媚”和“满院生辉”。鸡鸭的饲养处,会贴上“鸡鸭满圈”。牛羊的圈舍,会贴上“牛羊成群”。院中的大树旁,会贴上“树大根深”。火炕的墙壁上,会贴上“幸福健康”。厨房空间里,会贴有“勤俭节约”等。内容必须精准,能够带来愉悦,让人感到满足。如果位置放错,就会造成尴尬的场面。过去,确实有人,由于缺乏文化知识。认为都是四个字的标语,随便贴在哪里都可以。于是,他草率地行动起来。在猪棚外面,贴上“阖家安康”;在卧室里面,贴上“猪多兴旺”。当时,这件事成了大家谈论的笑料。这个事情,被清朝的李光庭记录下来。收录在《乡言解颐》这本书中。

    春联原本多写在素色纸上,后来才转为用红纸书写,因为中国人觉得桃木通红,红色寓意好兆头,能够辟邪,所以春联多以红纸为载体。这些年,也有用金色纸张书写春联的。如今在*、*等地区,以及国内*族聚居的地方,还沿袭着最初的习惯,在白纸上书写春联。而寺庙和尼姑庵,则统一使用黄纸。

    住宅上贴绿色门联

    家中长者离世时,第一年使用白色纸张书写对联,第二年改用绿色纸张,第三年则变为黄色纸张。在某些地区,第一年贴黄纸对联,第二年换蓝纸,第三年再贴绿纸。另有一些地方,三年内都不悬挂春联。这种采用特殊色彩纸张书写的春联,被称为“孝联”、“丁忧联”或“孝春联”。等到守孝期满的第四年,才可以挂上红色纸张的对联。福建省的莆田、仙游、福清、兴化这些地方,办丧事的家庭会贴上素色春联,其中很多是绿色的春联。寻常百姓家则贴白头春联,这种春联也叫做白额春联。具体做法是在大红纸的顶端,预留出十厘米左右宽的白纸部分,这个白纸部分也称作联头。

    满族喜爱白色,清朝皇宫,曾用白纸书写春联,外边配上蓝色边框,里面嵌有红色条纹。到了民国时期,满族人慢慢接受了汉族的习俗,这种习惯慢慢不再流行了。

    不同地区的贴春联时间并不完全相同,有的在腊月二十三就开始贴,有的则推迟到腊月二十八或二十九。春联代表着吉祥如意和欢乐气氛,因此不能胡乱地烧毁、扯坏、弄脏或者画春联。通常情况下,春联需要挂到来年才更换。只有在准备贴新的春联时,才可以取下旧的春联。在某些地方,人们会将旧春联烧掉,以此来扫除旧年的不顺心,迎接新年的好运。民间流传着一种说法,认为春联是由天上的神仙所赐。春联焚毁之际,神明将前往天庭,为家中招来吉祥。此阶段若春联损毁,须即刻修补。部分地域视春联为驱赶年兽的符咒。元宵节过后或农历二月二之后,便可取下春联。许多人则任其自然,贴上之后任凭风吹日晒、雨淋风蚀直至自然脱落。

    贴春联的禁忌

    禁忌一:左右联勿贴错

    贴春联时,常有人把上下联放反了位置。分辨上下联的诀窍在于看最后一个字,按照规则,上联的末尾必须是仄声字,也就是普通话里的三声或四声。而下联的末尾则应该是平声字,即普通话中的一声或二声。

    悬挂对联时,右侧要贴上联,左侧要贴下联,左右方位以面向大门或壁柱为准。这样张贴的原因在于,传统书写习惯自右向左,因此阅读对联的顺序也遵循从右到左的规则。

    禁忌二:贴春联的时间

    民间流传着这么一个神话故事,说春联是来自天上的神仙,一旦春联被撕下来,就会飞回天庭,向玉帝禀报各家各户的情况,祈求天神能赐予人间家庭好运。贴春联的最佳时间是除夕的早上六点到中午十二点,把旧的春联撕掉,象征着驱除不好的运势,寓意着除旧迎新。

    禁忌三:福字不可随意贴

    在张贴春联之际,部分家庭也会同时挂上“福”字,不过并非所有“福”字都要颠倒着挂。正门入口处的“福”字必须竖直挂,因为正门是家中迎宾送客的主要通道,代表着家庭的重要与威严,所贴的“福”字,需保持庄重不苟,展现大方得体,因此应当正挂。而储物箱盒上的“福”字则要倒置,因为箱柜是用来安放物品的器具。把福字翻转着贴,意味着好运(也是财运)会持续进入家中、住所和储物柜。遇到特殊情况时,例如家里遭遇变故,想要改善运气的朋友,可以采用倒着贴福字的方式。

    禁忌四:贴门神不要贴反

    门神必须确保两位神将的面庞朝着同一个方向,避免颠倒粘贴。传统建筑通常配备成对的对开大门,每扇门各贴一位门神。然而,现代住宅多为单扇门,因此需要将两位门神同时贴在同一个门上,粘贴时务必注重布局的协调雅致。

    禁忌五:不门当户对

    挑选春联时,必须考虑“匹配得当”,追求和谐得体。小门不要悬挂过大的春联,大门口也不宜使用过小的春联,这样既破坏整体观感,也容易引发不佳的想象。寻常家庭,适宜选用十五至二十公分宽的春联。商业店铺,需依据门面尺寸,挑选二十至三十公分宽的春联。即便是政府机构,春联的宽度也不应超过四十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