橱柜上下一体效果图,带有安全止动装置的橱柜你了解多少
这项创造关乎带有多个层叠抽屉的储物柜,这里提到的储物柜涵盖各类柜形,既有宽大的横置柜,也有与桌面连为一体的复合式抽屉单元。
带有多段式隔层的箱体上,倘若取出两个以上隔层,箱体就会失去平衡,翻倒的风险随之提升。为此,为避免倾覆的潜在威胁,在取下一个隔层之后,需要采取措施确保箱体无法继续取出其他隔层。比如本发明人的专利登记第号说明书。
这份声明披露的构造里,卡扣零件需要和立柱分开,零件数量可以减少,组装起来也不那么方便。
所以,这项创新致力于打造一款不含锁扣,且配备安全固定结构的储物柜。
此外,本发明旨在呈现一种集成了模块化设计,具备便捷拼装特性,且操作简单的安全锁止装置,该装置应用于橱柜结构。
此外,本发明旨在介绍一种橱柜,该橱柜设有安全锁定装置,当抽屉被拉出时,能够防止意外锁定的结构。
达成前述目标,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安全锁止功能的储物柜,其构造如下:设有多个抽屉单元,每个抽屉单元配备侧向导轨组件,柜体内部设有可垂直调整位置的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设有与各抽屉侧向导轨组件相匹配的导向部件,当抽屉单元被拉出时,导向部件能与侧向导轨组件协同作用,使支撑结构从常规状态切换至锁止状态,该锁止状态能够将已存放的抽屉单元维持在当前位置,当需要将拉出的抽屉单元推回时,通过侧向导轨组件的配合,可使支撑结构返回至常规状态;设有锁紧装置,用于将处于锁止状态的支撑结构固定,需要解除锁定时,需施加超过预定数值的力;该锁紧装置包含配合结构,支撑结构或其附属部件设有契合孔,通过锁定机构使活动部件与契合孔对接,该契合孔设计为允许配合部件在垂直方向上移动特定范围,同时配备增力装置,在配合部件于契合孔内垂直移动过程中,至少在从锁止状态转换至常规状态时,对配合部件施加反向阻力。
与导向部件配合的支柱,即便想从锁定状态回到常规状态,由于施加装置产生的阻碍,如果不是施加超过阻碍的力,支柱会继续停留在锁定状态。因此,收纳状态的抽屉能被固定在该位置,不会因疏忽而滑落,所以非常可靠。若机构需随支柱移动并与其同步,则设计上应使其与支柱关联,制造时可将其作为模块与支柱组合,借助锁紧装置,仅需将活动部件对准对应接口即可完成装配。
加力装置设有可随支柱上下移动而始终与配合部件接触的凸轮结构,同时配备能对其施加推力的弹性装置;该凸轮结构和弹性装置安装在支柱固定的部件上,并插入与配合孔相连的导向孔内,弹性装置的构造能够使凸轮结构沿导向孔的方向受力。
动力装置的活动构件和弹性构件置入于固定在支架上的通道内,从构造角度讲,这些构件与支架结合时方便模块化,仅通过置入就能完成装配,过程简便。不论支架朝上或朝下位移,活动构件的曲面会经由契合孔与契合件相接,支架会抵消施加于活动构件的弹性构件的弹力而活动,由此产生韵律感。
那个设有安全锁止装置的箱体里,有个可以转动的锁具,转动带锁的钥匙时,联动部件会围绕一个偏离部件中心的点来转动;而在解锁状态下,支撑杆会滑到锁止点,此时联动部件所在位置的接合槽宽度,要小于联动部件的转动幅度。
从任一抽屉中取出时,该抽屉上的侧导向部件会和支柱上的导向部件对接,然后使支柱移动到固定位置,此时与对接部件相接的孔径,因为比对接部件的旋转范围要小,所以在此位置配合部件会受上锁机构限制,无法完成上锁所需的转动,从而在抽屉被拉出的情况下避免误操作导致锁定这种情形能够避免过去可能因抽屉被推回拉出时锁住,而导致锁止装置受损的情况发生。
此外,具备安全锁止功能的储物柜还拥有如下构造:连接口设有纵向贯通的上下通道,呈L状,此上下通道的横向尺寸与对接组件的对接区域宽度基本一致。
上下孔部的尺寸与配合部件的相接部分宽度相差无几,支柱在上下移动时,配合部件本身充当了导向作用,无需另外设置导向装置,这样可以减少零件数量,因为配合孔呈L形,锁紧时配合部件可以转动。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橱柜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主要部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动作说明图;
图4是另外一个动作说明图;
图5是保持机构的动作说明图;
图六展示了柜子内部靠近锁扣和固定装置的连接区域,从抽屉前方视角观察到的情形,具体位置在锁止装置和维持装置相接的地方
图7是放大的配合孔的说明图。
图1展示本发明橱柜的一种形态,为具有四个抽屉的橱柜的立体造型。该橱柜的外部框架由本体10构成,本体上从上至下依次排列着多个抽屉,包括抽屉12A、12B、12C和12D。这些抽屉并排设置在橱柜本体上。柜体侧面的内部和抽屉侧面之间橱柜上下一体,可以相对于柜体上下滑动,从上层抽屉侧面到底层抽屉侧面,左右两边都配有长长的支撑14,14′,所述的装置也可以只在单边设置支撑,不过,这个实例中为了保持左右均勻,希望取物过程顺畅,因此在两边都安装了支撑,但单边设置支撑能够帮助降低费用。现在来阐述图1左侧支柱14周边的构造,右侧也存在类似的构造。
后续内容会介绍,从顶部往下,每个抽屉的侧面都设有向旁边伸出的杆件(相当于抽屉侧导向部件)16A、16B、16C、16D。相应于这些杆件的高度,依次在立柱14上安装了带倾斜凹槽的导向块(相当于支柱侧导向部件)14A、14B、14C、14D。
图2中省略了支柱14的底部区域,仅展示了分解的上部组合件。支柱14由板材冷弯成型为“”字形结构,在安装带倾斜槽的导向块时,相应位置设有开口14HA,14HB,14HC,14HD。由于带倾斜槽的导向块形状一致,此处仅以第二抽屉12B对应的导向块14B为例进行说明。它安装时带有向内斜向下方延伸的凹槽14BK,顶部特定位置设有垂直穿透的通道14BH,底部特定位置设有开口14BH′。
在支柱14正对面的导向块表面,设有朝向支柱的配合部件L1和L2。这两个部件夹住“ ”字形支柱的两侧边14F1和14F2,起到固定作用。在L1和L2的内部空间,安装了一个导向部件Lk,它专门用于引导下面提到的退让部件14BT和限制部件14BR的上下移动。整个导向块是一个用树脂材料制成的整体结构。
该退让部件14BT包含一个用于接纳后述连接棒AB下端插入的承接孔14BTH的承接区域,同时在图2右侧存在一个凸轮部BH,该凸轮部BH能与杆部件16B相匹配接触。限制部件14BR设有承接部分,此承接部分用来承载连接棒BC的上端部位,并形成相应的承接孔。部件14BR在图2右侧区域另有限制部BH′,该部分下壁面与上方导向块的倾斜槽底面大体平行,且倾斜面14BRK在安装导向块时,与下壁面几乎重合成一个平面
在图2中,于足部L2和导向足LK之间,先在导向块两侧安装退让部件14BT,让凸轮部BH的前端穿过孔14BH,再将限制部件14BR下方的限制部BH′装入孔14BH′内,退让部件与限制部件的承接面会因导向足LK的作用,各自实现上下移动。
上述提及的导向块14B,系由让步零件和约束零件组合而成,该导向块14B连同导向足Lk,一并置入支柱的孔14HB之内,亦置入该导向足Lk所持有的各部件的接纳部位,这些接纳部位散布于“ ”字形支柱两侧的区间,先前所述的两足L1、L2的固定作用及其置入孔14HB的布局,故而导向块14B得以随支柱同步实现垂直方向的运动。抽屉12C的导向块14C情况相同。对于最上层抽屉的导向块14A,无需安装让步零件,仅安装约束零件14AR;而对于最下层抽屉的导向块14D,因为没有约束零件,只安装让步零件14DT,如图所示。
因此,在那些支撑结构的相邻区域,连接杆AB将装配在导向块14A上的约束组件14AR与安装在下方导向块14B上的让步组件14BT连接起来。在部件14BR和其下方与导向块14C组装的退让部件14CT之间,通过连接棒BC相接,在导向块14C的限制部件14CR(图2中未显示)和其下方与导向块14D组装的退让部件14DT(图上未标明)之间,则采用连接棒CD相联。
各连接棒上端的约束零件和下端的缓冲零件组合构成连接组件,该组件的各个构成部分在垂直方向上同步位移,同步的含义包含两种情况,一是所有部件完全同步进行位移,二是各部件大致同步进行位移。也就是说,如果限制部件和退让部件通过粘接等方式固定,它们的位移可以看作是同步发生的,但如果不是粘接,而是采用插入连接,由于连接棒两端存在一定空隙,各个孔洞的移动会形成时间差,因此位移可以看作是几乎同时完成的
支柱14顶部边缘设有孔14K,用于将保持部件TB侧面的配合部TBK压装到支柱上,保持部件TB侧部设有孔TH,孔TH中插入螺旋弹簧CS和动作部件KB,动作部件KB特定位置有凸轮面KS,组装时螺旋弹簧向左对动作部件施力,如图2所示当部件装到支柱上时,孔TH沿大致垂直于支柱长度的方向伸展,将动作部件KB的移动引向该方向。在部件TB正面特定位置,设有“L”形配合孔LH,该配合孔与前述导向孔TH相接。
现在解释拉开抽屉时,相关结构的运作过程。图3展示的是抽屉12C被拉出时的动作情形,用以说明连接体的活动情况。在(a)图中,各抽屉处于存放状态,可以看见导向块14B和14C所处的具体位置,这是从侧面观察到的情形。打开12C的抽屉,侧面的杆件16C就朝向图3的左侧滑动,图3中带斜线的部分显示了各个导向块在倾斜槽中的位置,这说明了各根杆件穿过各个倾斜槽时,它们相互配合的部位。
图3a的情形里,各个导向块底部安装的约束装置和顶部配置的让位结构,在倾斜槽底部区域(同时包含约束装置的斜面位置)的衔接情形。若将滑块12C再略微拉出,便会从a形态转变为b形态。就是,当倾斜槽14CK前倾的上边壁受到挤压时,随着抽屉的拉出程度,导向块14C会被推高,因为支柱14与导向块14C同步升降,所以支柱也会同等幅度地抬升。
杆件16C与让步件14CT底部相互咬合。因此,让步件14CT同样被向下压,经由连杆BC,其上安装于导向块14B的约束件14BR也随之下移同等幅度,而同样安装于该导向块14B的让步件14BT也以相同幅度下移。如此一来,连杆AB同样被推动,导向块14A上的约束件14AR也随之下移相等的距离。
(c) 抽屉被完全拉出时,导向块14C使支柱14继续向上移动,导致退让部件14CT及其连接的部件也跟着抬升,倾斜槽14CK几乎完全敞开,同时,位于导向块14C上方的导向块14B和14A的限制部件14BR、14AR,则封闭了相应导向块14B、14A的倾斜槽。从(c)状态开始,若将抽屉12C继续取出,则导向块14C会升至顶端,抽屉会完全被拉出。
如图5(c)所示,机构状态得以维持,支撑体固定于顶端位置。该顶端位置即为锁止点。当匣体被取出,各接续部件会受重力影响下落,并恢复至与导引部件的初始相对状态。这种返回起始位置的动作需要更加稳定,因此所有连接体的部件都分别与螺旋弹簧等加力装置的一端相连,另一端则固定在支柱或导向块上,这种构造通常处于向下施力的状态。
先前提到过,当取出12C号抽屉后,由于支撑柱固定在特定位置,若试图取出其他任意抽屉,支撑柱会连同导向块一同抬升,导致杆件无法进入导向块上倾斜的凹槽内,也就是说,其他抽屉将无法取出,这种情况如图c所示。
与此不同,当抽屉12C被推回时,杆部件16C会顶住倾斜槽14CK的内侧底部,这种压力促使保持装置解除束缚力,支柱14随之向下移动,从而实现抽屉的回退动作。
这个抽屉和支柱的运作方式,在先前的技术领域内已有应用,本专利的核心构造——各个连接部件的这些运作,抽屉和支柱(与那些导向部件),并不会对旧有的运作方式造成任何干扰,确保原有的运作能够顺畅进行。也就是说,这个发明在原有的构造上,又添设了一个连接部件,从这个角度讲,以过去经验中性能稳定的构造为根基,可以说这项发明的柜子性能相当稳固。
另外,根据图4的展示,需要注意不可以同时,或者说几乎同时,将两个抽屉取出。图4(a)中,杆部件16C和退让部件14CT的相互位置,大致和图3(b)的情形相仿。在这种情形下,如果抽屉12C正在被拉出,而想要将抽屉12B也取出,那么杆部件16B就能够和从倾斜槽中移出的退让部件14BT相互配合,从而实现前进动作。
当抽屉12C处于图4b所展示的拉出状态时,退让部件14CT完全移至后部位置,导致上方的限制部件14BR受到挤压,同时上侧导向块14B的倾斜通道完全被阻塞。由此,抽屉12B的杆部件16B无法继续向前移动,使其在导向块14B的倾斜通道中既不能前进也不能后退。支柱14也同步被固定在当前位置上。结果导向块14C已经达到顶点无法再移动,抽屉12C同样无法被取出。这样做是为了防止两个抽屉被同时取走。
从任意两个抽屉中选择时,以下方的抽屉,也就是图4下方的抽屉,同时要确定上方的抽屉,即图4上方的抽屉,这样就能明白,可以避免任意两个抽屉被一起取出,当然,三个或更多的抽屉也不能同时被取出。
该装置通过使支柱朝上方运动实现功能。然而将倾斜槽设计为向正面延伸的凹槽,在执行拉出动作时会导致支柱朝下方运动。依靠锁紧装置的作用,即便在锁紧状态下,依然能借助相同的连接部件防止同步拉出。换句话说,即便将图2中的上方视为下方,该设计依然适用。在这种情形下,要让各个连接部件回到起始位置,必须施加额外的力量来对抗它们的重力,通常在上方会将施加力量的螺旋弹簧等装置的一端固定在连接部件的多个部位,另一端则与支柱或导向块相接。
当支柱朝上方挪动时,退让部件会朝下方收缩。在其底部位置,能够安装约束装置。这种情形下,也必须配置增力构件。此外,与之前所述类似,这种构造形式也可以将上下方位调换使用。
各个连接部件或者导向块,没有必要全做成相同的样式,如果统一形状则能使用同一个模具进行加工,这样能够减少费用,将它们做成其他形态也是一样的。
该说明涉及机构,图6为柜正面视角下图1柜左上部内部结构,当钥匙置入图1中KY组件(锁具部分)时,随旋转动作,柜左右延伸的KYK组件(锁具部分)亦发生转动,但该组件在旋转中心线C0的偏心位置设有配合部件22,此部件与钥匙棒同步转动,同样沿左右方向延伸。
图5展示的是图6的右侧视角,部件TB处于其正面标准位置,该位置上设有“L”形配合孔LH,此孔与之前提到的突起状配合部件22相契合。图7是配合孔LH的放大示意图,同时充当后续配合孔变形形态的说明图。该L形配合孔包含一个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孔部LH1,以及一个与其近乎垂直的连续左右孔部LH2,后者长度明显超过突起状配合部件22的旋转半径。
图5(a)情形中,支柱14处于其常规下方位置,突起状配合部件22位于L形配合孔的上部,支柱14获得支撑,各抽屉可以完全抽出,此时若进行锁定操作,则转变为(b)状态也就是说,凸起结构部件22转动180度抵达顶部方位,然而因为与L形结合槽LH的左右槽口LH2相吻合,支撑构件14在保持结构TB的作用下被固定住,从而无法继续移动。
再进一步,若将支撑柱14向上施力,凸起配合部件22会挤压带动作件KB的凸轮面KS,同时经L形配合孔上下孔部LH1朝下移动,带凸轮面的动作部件KB,在螺旋弹簧CS驱动下,向图5左侧施力,以克服附加力量,将动作部件推向右侧,并继续向下位移。所以当凸轮面位于下方时,执行机构在螺旋弹簧的额外作用力下会回到初始位置。
支柱14到达顶部位置时呈现为(c)形态,这种(c)形态得以维持,依赖于螺旋弹簧CS施力的动作部件,其凸轮表面与突起配合部件22相互咬合的作用。若要克服额外力量使支柱向下移动,动作部件KB会经由凸轮表面与突起配合部件22的挤压作用,逐步向右滑动,最终回到(a)形态。
L形结合孔的上部宽度跟配合零件22的契合部分宽度基本一致。当支柱上下移动时,依靠固定的配合零件的引导,支柱能够直线式上下移动。其他没有导向功能的支柱部件也可以。配合孔如图7所示,由L形孔构成的区域,其边缘有两条边LN1、LN2,这两条边分别与大外侧L形垂直,形成直角三角形的配合孔LH′同样适用。此外,若采用两个边LN1、LN2构成矩形来配合孔LH″亦可,不过无论是三角形孔抑或矩形孔,支撑部件的上下位移都必须借助导向结构,在导向结构上,配合孔的边LN1需与图7所示配合部件22的右方界面相接,以此实现支撑部件的垂直移动,当然,配合孔亦可能呈现多种其他形态。
上锁装置可以设计成不同于现有结构的样式,比如在钥匙棒KYK的顶端加装微型齿轮回旋啮合齿条,从而实现上下驱动功能。由支柱和保持部件TB组合而成的联动结构,允许其在垂直方向(向上)进行位移。这种设计方式与配合孔和L形配合孔的上下开口LH1相契合。具体而言,由于配合孔中不包含旋转组件,即使缺少左右开口LH2,该装置依然能够实现锁定状态。
配合部件在孔洞内,解锁时支撑物会滑至限定位置,相当于图5c所示情形,配合件22停在下孔部LH1底部,由于配合孔LH1及LH′的宽度,配合件旋转范围不足,无法实现锁定功能在这种配合方式下,若任意一个抽屉被取出,其侧面的导向杆会与支柱侧的倾斜槽导向块对接,从而将支柱推至上方的锁定位置,配合部件22则与凸轮面接触,借助弹簧的辅助力量向下移动,停留在凸轮面下方区域,即配合孔的底部位置,并维持该状态,虽然在此位置无法实现完全旋转,但会被锁定,因此不会发生误操作锁定。只要把取出的抽屉重新放回原位,就不会有任何妨碍。这样做能够避免上锁装置或导向装置以及导向零件等发生破损。
支柱和保持部件TB移至顶部时,会抵达固定点,向下移动时也可将该处当作固定点装置来考量。另外,若缺少保持部件,可在支柱上安装适配孔或增力装置。此外,抽屉端可运用凸出杆件充当抽屉端导引件,支柱端可使用带斜槽的导引块充当支柱端导引件,通过替换这些部件等手段,能够形成多种变化形态。
根据前面所述内容可知,这项创新能够制造出一种无需锁扣装置的、配备安全固定部件的储物柜。
标号说明:
14A,14B,14C,14D 导向块
14AK,14BK,14CK,14DK 倾斜槽
14BT,14CT,14DT 退让部件
14AR,14BR,14CR 限制部件
16A,16B,16C,16D 杆部件
22 配合部件
CS 螺旋弹簧
KB 动作部件
KS 凸轮面
LH 配合孔
LH1 上下孔部
TB 保持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