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昆房网!
loading
免费发布信息
·西安 [切换]
    西安昆房网 > 西安热点资讯 > 西安家居装修 >  小户型老房改造效果图,房子保质期竟不如你背后真相值得深思

    小户型老房改造效果图,房子保质期竟不如你背后真相值得深思

    时间:2025-09-18 08:35:05  编辑:随云  来源:   浏览:173次   【】【】【网站投稿
    中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房龄增长导致的设施老化、居住体验下降,以及维护资金不足等问题。许多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房子,因建筑质量、设计缺陷和缺乏持续维护,已出现墙体剥落、电线裸露等问题。老旧小区改造虽在推进,但面临居民意见分歧、资金筹措困难等难题。次新小区也因维护缺位和物业问题,加速陷入居住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

    小户型老房改造效果图

    广东汕头的老旧小区。/图虫创意

    如果修缮更新的节奏慢于资产老化,那么许多看似尚新的建筑,未来几十年或许会转变为新一代的“老旧小区”。不过,对于七层无电梯的楼梯房,我们还可以逐级攀登,然而在三十层电梯失效的高层住宅,若依靠徒步登楼解决日常活动,显然过于勉强。

    小户型老房改造效果图

    你家的房子能住多少年?

    通常情况下,依据我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这个期限是商品房所有权的七十年。而明年即将施行的《民法典》则规定,七十年之后会自动续展。

    听起来好像是,只要房主自己不搬走,住个100年也不成问题。

    实际情况常常不尽相同,房屋的陈旧速度远超人们的预料。通常而言,我国多数房屋与建筑的设计寿命仅五十年,交付使用三四十年的住宅普遍开始衰退,更不用说那些刚刚度过十年,修缮观念跟不上老化进程的新建社区。

    小户型老房改造效果图

    青岛四方区的老房子。/图虫创意

    今年7月,发布了一项关于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文件,要求在2025年之前基本结束需要改造的城镇老旧小区的改造工作。这些被称为“老旧”的小区,主要依据是建成时间,所有小区都是在2000年底之前建成的。

    按此计算,年纪最小的老式社区建成已有二十年历史。倘若当年搬入的是新婚住所,到今年,房主儿孙辈最多刚步入成年,但所居房屋却已步入中岁,生活感受迅速变差,里外都需要彻底翻新。

    小户型老房改造效果图

    房子三四十岁,已经“年老色衰”?

    部分保养状态良好的全装修或翻新过的房子除外,其余多数二十年房龄的住宅,其空间布局与内部设施都比较陈旧。业内常称这类房产为“老破小”,这个称谓形象地说明了它们不仅房龄高,而且外观破损,同时居住面积也普遍偏窄。

    《梦想改造家》曾经涉及一个案例,委托方家中有五名成员,他们居住在一套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上海老式住宅里,该住宅的实用面积仅38平方米。房屋的布局属于老旧住宅中常见的狭长形设计,缺乏南北通透的通风条件,从阳台步行至门口,全程仅需十三步。

    在过去的年代里,对于小面积住所的规划理念,要布置卧室、起居室、烹饪区、清洁间以及户外平台这些必要部分,最直接省力的手段,就是把后四者的空间占用控制到最低限度。

    户型图,过道即餐厅。/《梦想改造家》

    原本一家三口搬来时,住处就已显得狭窄,如今增添至三代人同住,空间局促更加明显。祖孙三代整年都挤在一张两米宽、一点三五米长的床上歇息。每晚,祖辈们需先挪开桌子,再组合凳子,铺完泡沫垫还要搭床,经过诸多环节,才勉强为身高一米七八的孙子腾出落脚的空隙。

    折腾完才能睡觉。/《梦想改造家》

    除了晚上睡不好,一家人还面临各种麻烦事:

    这间房屋总共只有厨房和卫生间两个排水口,洗衣机位于入口的走廊处,当它需要排放废水时,必须连接到最近的洗漱池。

    高层与储水罐的高度差不大,水力不足。为躲开用水集中时段,祖父母每日白日时在灶间加热水,步履蹒跚地把整桶滚烫的水搬去洗浴间。

    整栋建筑的外壳仅仅安装了单层预制板,目的是为了实现隔热和保暖功能,但经过数十年的岁月侵蚀,这些功能已经完全丧失,导致小房间在冬季寒风肆虐,夏季则被烈日炙烤得闷热难耐。

    上海静安区的老房子。/图虫创意

    当然,这种“残破不堪”的极端状况或许只是个别现象,然而,凡是住过旧宅的人,多少都会经历类似的“折磨”。

    譬如,每当夜幕降临,楼道便陷入昏暗,感应照明设备早已损坏多年,始终无人修理;倘若楼上忘记关闭水源,自家房顶很快就会变得潮湿;每日驾车上下班,最担心与邻居在小区内不期而遇,稍有不慎就会彼此陷入困境……

    此外,众多陈旧社区缺乏规范化的服务团队,仅由一位年长者负责看管出入,管理机构每月仅象征性地收取少量清洁费用,为居民处理垃圾。公共设施逐渐损坏、绿化景观日益恶化等问题通常无法得到迅速解决,更不用说关乎个人居住感受的室内渗水、噪音等细小麻烦了。

    老住宅区,有衣服晾在室外。/图虫创意

    情况更为糟糕,随着岁月流逝,房屋自身的缺陷也日益显现,并且人也会逐渐失去年轻时的风采。

    有一位豆瓣用户购买了一套在浙江嘉兴老城区的旧式房屋,因为房屋内部状况非常糟糕,她不得不亲自进行大规模翻新。

    拆开墙后才发现,里面的砖石混合物中的石灰和沙子已经非常松散,有时连着瓷砖和墙皮一剥就能掉下来,于是师傅们不得不采用水泥来重新加固墙体。

    撕掉墙纸以后发现,灰土层直接裸露出来。/豆瓣

    今年五月,广州番禺区乳芳园小区某栋楼七层的外墙整面在“龙舟水”时段被风雨掀掉。坠落的块状物砸毁了楼下的木桌和沙发,墙体内部的红砖也显露出来,并且周边出现了两条裂缝。住在上下楼和路过的居民都感到十分不安。

    根据《南方都市报》的消息,这个社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完成交付。这些楼宇的外墙是用黄泥沙粘合而成的,只要墙面出现裂缝,泥沙就很容易掉落,并且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淋,墙体目前已经形成了空鼓的状况。

    墙面已经裸露,红砖清晰可见。/南都N视频

    住房大跨步,质量也要跟上

    野村证券的经济学家考察了中国这些年新增的建筑面积,发现当前建筑物中有22%是在2000年以前建造的。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提供的资料表明,中国城镇住房里,42%是2000年以前建造的,另外16%则是在1990年以前建造的。

    也就是说,如今我们能够看到的建筑,其中至少五分之一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建造的,或者更早时期修建的。

    广州的老城区,左侧为典型的老旧楼房。/图虫创意

    先前,国内持续推行住房分配制度,依照苏联“赫鲁晓夫楼”模式建造的筒子楼遍及众多都市。统计资料表明,1949年至1977年岁末,城市累计增建住房面积达4.93亿平方米。然而,在改革开放之前,城市民众人均居住空间不足7平方米。

    这种建筑类型崇尚简约理念,制造和施工过程高效且经济实惠,普遍选用混凝土与预制板材组合而成。受限于材料供应,以竹材充当钢筋的做法时有发生。进入八十年代后,数十平方米配备独立厨房和卫生间的单元式住房开始普及,逐步替代了筒子楼中的单间布局。即便居住条件显著提升,其建筑布局和空间规划仍深受筒子楼模式的影响。

    如今,那些历经几十年风雨洗礼的筒子楼和老公房,已经呈现出墙体斑驳、窗户扭曲、电线外露的景象,许多在近年推行的“棚改”工程中,遭到了大规模的拆除重建。

    老式居民楼各家物品堆积如山,上上下下都挂着各种东西,积年累月的煤灰、油渍和尘埃早已把白墙变成了灰墙,显得十分陈旧。回想往昔,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记忆仿佛被一层薄纱覆盖,但糟糕的居住条件却无法掩饰,一目了然。

    1980年,国家层面确立了推行房产市场化的发展方向,允许个人建造房屋,支持房屋交易活动,保障个人对房产的持有权利。在这一年1月,深圳经济*房地产公司被委派着手组建。彼时深圳利用补偿贸易的变通方式,与香港商人联手打造了城市首个商品房住宅项目——东湖丽苑。

    依照此例,市场取向的体制变革推行以来,房地产公司如雨后新芽般不断涌现,数量激增,1991年北京市专门从事房产开发的公司达到3700家,次年这一数字攀升至17000家。

    1992年,单单海口一个城市,房屋建设面积就达到了800万平方米。1996年,全国范围内,房地产建设的投资总额为3825亿元。再过两年,国家彻底叫停了住房的实物分配政策,商品房慢慢变成了中国人解决居住问题的主要途径。

    过去那个时期并非唯一,现在每年,众多新建住宅项目纷纷竣工,图虫创意

    新建的房屋成片出现,但工程品质略显不足。那个时期,商品房市场尚处起步阶段,众多私营地产商与建筑单位所雇佣的设计师和工匠,多数是临时征召的半路出家人员,其中不乏从未接受过正规建筑训练的设计新手,也有大量是弃农从工的泥瓦匠。

    那个时期,建筑品质和建造手法的标准,跟现在比还不太健全。有报章提及,由于砖砌墙身不够结实,没法安装窗帘杆,广州南华村某个社区的人家,从1999年搬进去之后,客厅和主卧始终没法挂窗帘。

    二零一四年四月四日,位于浙江奉化居敬小区的一处住宅楼突然坍塌,这场意外导致五人受伤,一人死亡,令人震惊的是该建筑从建成到事发时仅过去了不到二十年。

    奉化居敬事故发生时,最后一位获救的女孩接受了截肢手术。《东方时空》

    有媒体报道,这栋建筑在倒塌前数年,墙体便开始出现细小裂缝,钢筋外露,墙面涂层也渐渐剥落,显现出诸多异常现象。1997年7月,官方记录表明该楼符合质量标准,然而到了2013年1月,新一轮评估指出其混凝土和砂浆等关键材料强度不足,未能达到设计要求,最终被认定为工程存在缺陷。

    许多寻常人家面临的问题在于,即便房地产商最后提供的住宅质量不佳,购房者也必须接受,或许数十年后才会察觉,整栋建筑其实一直未能符合标准。

    最令人痛心的情况是,建筑尚未完工,小型开发商便携款消失,只留下半成品的建筑,令购房人无计可施。

    沙盘卖房。/图虫创意

    开发商看来,预售机制能让规模快速扩张,资金迅速回笼,开发周期得以缩短,呈现不同面貌。

    现在的新房,二十年后的“老破大”

    即便开发商值得信赖,房屋建成且装修完毕后,倘若缺乏数十载如一日的不断修缮,便难免迅速沦为破败老屋的境地。

    改革前,居民区多由单位直接管理,日常维护费用和人力均由单位承担。现在,由于体制转变,部分单位的管理模式和人员配置已更新换代,难以顾及职工稀少的家属区,老旧社区的基础服务长期依赖街道和社区维持。

    即使是物业负责修缮的小区,对于大型维修工程也常常财力不足。例如广州乳芳园小区,墙面损坏两个月无人问津,住户最终只能向地方媒体反映情况。

    楼房外表的滑落和裂缝,都位于公共地带,不过这个小区是广州首批商品房,早已超出保修期限,同时也没有设立公共修缮资金,日常收取的物业费又不够支付墙面维修的开销。在老旧社区微改造工程开展之前,物业只能提出“给出维修计划并对接施工队伍,不过费用需要业主自行承担”的应对办法。

    老旧小区里,裸露的红砖并不少见。/图虫创意

    2017年岁末,住建部已在十五座城市推行老旧小区改造的初步实践,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明确指出小户型老房改造,2020年将新增九万套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同时推动增设电梯设施,并促进餐饮、清洁等多元化的社区服务项目发展。

    但这样的过程必然伴随许多难点。

    以电梯增建为例,怎样听取民众想法、怎样承担开销、由谁发起并统筹,都是棘手难题。为迅速推动翻新,许多地方已将增设门槛从绝对否决制转为三分之二多数赞成即可。倘若街坊长时间不能取得一致意见,增设电梯的方案就会搁置。

    这些建成年代久远的社区居住着大量年长者,然而当初设计房屋时并未预见到业主会步入老年这一情况,因此现在想要进行便于老年人使用的改造,可供利用的余地相当有限,厦门有处建筑安装的升降设备运行四年之后,便显现出地基下沉、墙面出现裂缝、设备向外倾斜等安全隐患。

    厦门后江埭路71号那座居民楼是1988年建成的。2015年3月,楼里新装的电梯开始运行,不过仅仅过了四年,就接连出现各种故障。/厦门广电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不少新建社区的后续管理上。有人感叹,众多开发商只顾迎合市场,房屋售出便不再关心,完全不考虑十年或更久远的未来。说到底,利益至上,若无必要的规定加以限制,又有谁会去管十年后、二十年后的住户情况呢?

    去年一篇引发广泛关注的文章《当社区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提到,那些仅有十载、二十载历史的住宅,同样正深陷“社区生活品质下降—照管不足、物业费收缴困难—生活环境不断变差”的恶性循环之中,

    楼道空间被挤占,车辆停放愈发无序,绿化区域光秃秃一片,墙面涂层剥落,电梯设备陈旧却迟迟不更新,整体状况堪忧,这些小区虽然主体构造尚可,但衰败程度和居住感受,跟那些破旧的老小区相比,几乎没什么两样。

    筹集公共修缮资金,或是召集业主集体和业委会成员进行表决,对于规模持续扩大、产权愈发零散的当代高层住宅社区而言,都绝非易事,而且物业企业若想借机调高管理费用以提升服务水准,稍有不慎就可能被众人齐声喝彩赠予“样样都搞砸,收费第一名”的旗帜。

    驱逐了不良物业管理后,社区住户就真能迎来美好时光吗?伴随先前部分住户迁出,租客比例攀升及维护开销持续攀升,新物业管理能否准时收取管理费仍成疑虑,倘若由业主委员会自行管理,那么在住户关系日益复杂的社区,不难想象那将是一场纷争不断的“人际关系困境”。

    有多少小区能够坚持维护绿化?/图虫创意

    某些人认为,期限一到就无人问津是最糟糕的境况,等到那时才去收拾残局。所以,当居住条件不断恶化,有财力再购置房产的家庭会迁离,而经济条件不允许更换住房的居民则继续留守,那些曾经被誉为“高档住宅区”的楼宇,一旦疏于管理,便有可能逐渐沦为“破败社区”。

    换言之,如果修缮更新的节奏慢于资产老化的速度,那么那些当前看似崭新的建筑,在数十年后极有可能转变为新一代的“老旧破小”。不过,对于七层的楼梯房,我们尚能逐级攀登,然而在电梯故障的三十层高楼,若想依靠步行上下楼完成日常活动,未免过于勉强。

    高层住宅,水泥森林。/图虫创意

    但是很奇妙,有些人还发愁自己在郊外购置的新居住上二十年会旧掉,而另一些人却大手笔花费1200万元,购置了市内老小区里一个39平米又阴暗的地下空间,仅仅是因为它与“宇宙中心小学”北京宏庙小学的入学资格相关联。

    最新规定表明,今年7月31日之后,西城区具备优质教育条件的区域将实施多校划片政策,购买该区域房产也无法确保子女能进入指定学校就读,这一消息促使众多家长抓紧时间,媒体调查发现,今年“五一”假期期间,宏庙小学所在的金融街地带每天有8到10套二手房完成交易。

    学区房,买了只是为占坑。/微博

    有一个账目,人们都能明白:推倒现在六七层高的旧建筑,在同一个地方建造一栋二十层高的新住宅,房地产开发商仍然能够获取利润,然而当这些高达二三十层的住宅楼也步入衰败时期,又该如何更新、由谁负责更新呢?

    也许是新一轮的建造与拆除。然而,如果建筑的高度必须为了利润而翻倍,那么还有多少年轻一代会动用全家积蓄购房呢?

    传统观点认为,生命短暂,人们却常担忧未来长远之事。然而现在,许多家庭在耗尽所有钱财购置新房之后不久,就必须面对房屋更换的难题,原因可能是居住空间不够,也可能是房屋位置不佳,也可能是孩子上学需求,还可能是居住感受越来越差。

    在这样悠长反复的忧虑里,很多人和他们的房子一同老去。